“9610模式”下的“隐性走私”风险已频发,跨境电商经营者必须了解的合规底线

///“9610模式”下的“隐性走私”风险已频发,跨境电商经营者必须了解的合规底线

“9610模式”下的“隐性走私”风险已频发,跨境电商经营者必须了解的合规底线

随着跨境电商的政策支持不断深化,“9610通道”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直购进口模式,正在成为大量中小企业跨境商品流通的主渠道。然而,一批利用“9610通道”进行“伪报贸易”“刷单走私”的典型案件频频被查,暴露出跨境从业者对“电商≠免税”以及“个人名义≠商业用途”的误读,也体现了海关执法在“9610通道”合规问题上的“高压态势”。

本篇将结合近年来典型案例,解析“9610通道”下常见的走私模式、刑事风险判定要点,以及跨境商家在身份使用、平台数据对接、报关申报中应当重点把控的风险边界。

一、“9610通道”不是“通用免税口”:申报虚假个人订单构成走私主因

“9610通道”是中国海关在2014年依据海关总署公告〔2014〕56号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机制后,在通关监管系统中赋予“跨境电商B2C直购进口”模式的监管方式代码。虽然该公告未直接写明“9610”,但随着全国口岸推广实施,该编号逐渐被业内和官方作为这一通关路径的简称。与之相似的进口便利化制度也存在于其他国家,如美国的Section 321、澳大利亚的LVT、欧盟的IOSS机制及英国的UK VAT e-commerce package。这些制度的建立,均旨在为跨境B2C小包进口提供税务与通关便利。

如:在9610(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)模式下,国家对个人消费者提供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:

单次交易限额:5000元

年度交易限额:26000元

但上述政策仅适用于真实个人消费用途。一旦跨境商品以“9610名义”申报后流入二级销售市场(如淘宝、得物、直播平台),或实际收货人身份系伪造、套用他人信息,即被视为伪报贸易性质,构成走私。

典型案例:

银川海关查处某嫌疑人长期使用他人身份信息在亚马逊平台下单,货物实际囤积转卖,案值超百万元,属“化整为零”蚂蚁搬家式走私。

二、伪造“订单+支付+运单”三单数据,是司法打击的重点方向

“9610通道”下申报的个人消费包裹,必须实现订单、支付单、运单三单信息自动匹配推送。近年来高发的9610走私案件,多数采用虚构三单数据系统、伪造收货人身份与快递单号,达到看似合规的假象。

典型案例:

1. 广州“刷单第一案”中,犯罪团伙搭建伪平台,通过技术人员批量生成虚假订单,再将货物通过“9610渠道”通关并重新上线销售,涉案税额达207万元,涉多名个人刑责。

2. 拱北海关“G1903系列案”更揭露了虚构三单背后的完整操作链:

(1)伪造平台系统+ 使用套购身份信息+ 假物流派送流程
(2)实际发货人、收件人、交易路径均作假
(3)涉案主体广泛,含平台、报关公司、仓储方等。

三、认定为走私的典型判定标准与量刑参考

通过“9610渠道”夹带货物、虚报价格或伪报品名,若导致逃税金额“较大”,即可能触发《刑法》第153条“走私普通货物罪”认定。量刑将依据逃税金额及情节分为三个等级:

  • 情节较轻: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;
  • 情节严重: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;
  • 情节特别严重:可处十年以上至无期徒刑。

注意:“9610通道”如存在“夹藏”“伪报”行为,将不再享有通关便利,反而会转化为刑事风险。

根据《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,对于不同类型的走私物品明确了定罪标准。若夹带、伪报行为涉及普通货物,且构成偷逃税款的,仍按《刑法》第153条“走私普通货物罪”处理。该司法解释强调,定罪应结合物品属性(如是否属禁止进出口、是否属国家管制物品)以及情节严重程度判断,不应仅以通关方式(如9610)作为直接定罪依据。

此外,参与“刷单走私”全流程的各类角色,包括:

  • 虚假下单平台的技术人员;
  • 跨境电商企业内审批人员;
  • 报关代理公司业务员;
  • 经销商/品牌方实际委托人等

均可能被认定为主犯、从犯或帮助犯,受到相应刑责追究。

四、企业忽视的五大合规盲区

风险点 合规误区
 三单数据对接不真实 认为系统自动上传即可,无需真实订单
身份信息来源不明 使用“代理身份证”“刷手身份”套单
通关商品非个人用途 商品种类、数量明显超出自用范围
销售行为不透明 入境即转卖、与直播/社群销售绑定
平台技术配合不足 内部系统无法提供可追溯数据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小结:“9610通道”不是“洗白通道”,跨境卖家切勿铤而走险。

“9610通道”政策本意是扶持跨境消费便利化,但当“平台制假+ 商家批量套单+渠道二销”成为某些企业的常规操作,便已背离法规精神。只要“伪报贸易性质”与“虚构交易行为”成立,即极有可能构成走私罪,不论商品是否已缴税、不论申报是否系统通过。

我们建议跨境电商企业建立内部合规机制,尤其在以下三方面主动设限:

  • 单证一致性的核查;
  • 贸易数据可追溯;
  • 接入专业合规服务,审查产品、平台、报关节点中可能触发走私认定的高风险环节。

如需制定符合“9610通道”要求的合规操作、梳理跨境进口全链路风控流程身份使用合规性评估、三单数据系统对接合规审查、平台端交易真实性留痕机制设计,欢迎与我们联系。我们团队长期深耕中外跨境电商与通关监管制度,具备法律合规与实操经验,能够为企业量身打造切实可行的合规管理方案,帮助您规避刑事风险,守住经营底线。

作者:| 2025-10-11T09:17:14+00:00 10月 11th, 2025|行业资讯|“9610模式”下的“隐性走私”风险已频发,跨境电商经营者必须了解的合规底线已关闭评论

关于作者: